久久看书>军事历史>铁马秋风烈>第23章朝思暮想的杭州
南北的长堤(苏堤),上有六桥,堤边植桃、柳、芙蓉,使西湖更加美化。又开通茅山、盐桥两河,再疏六井,使卤不入市,民饮称便。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,到了南宋时,杭州进入鼎盛时期。

到了杭州第一件事,赵构就是要尽快平息内外怒火,挽回士庶之心。

十四日,也就是到杭州的第二天,套路满满的赵构就下诏罪己;同时访求直言,让全天下人给他提意见;减掉仪物衣食用度,让用不着的宫人下岗,不过奢靡的生活,活脱脱一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样子。

十六日,赵构又降下恩诏文告,赦免杂犯、死罪以下的囚犯,召还被贬斥的士大夫,不过只有李纲的罪不能赦免(当时李纲已被贬谪万安军(今海南万宁))。

为何独独李纲不赦,原来这是采纳了黄潜善的计谋,用处罚主战最力的李纲,来向金人谢罪,真是用心良苦。

十八日,赵构在越王钱镠的凤凰山子城举行了驻跸杭州后的第一次朝会,迪功郎以上的官员都上朝参见。

此次朝会的用意很明显,赵构既然做足了戏码,又是罪己又是大赦,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,现在该轮到大臣们拿出点诚意了。

诸位大臣都是官场老手,心知肚明,所以朝会一开始各个抢先发言,纷纷夸赞赵构还是非常英明神武的,自己对赵构是一如既往地仰慕和忠心。

赵构对群臣的表现非常满意,听完群臣的剖白,赵构悠悠叹了一口气,极为自责地说道:“国家遭此大变,百姓涂炭,罪在朕躬,朕愧对列祖列宗,愧对二圣啊。”

说到痛心处,不免又拿衣袖擦了擦眼角。

各个官场老油条见赵构再次自责,自然心领神会,朝会要进入第二个阶段:找几个背锅的。

国事糜烂如此,总不能是皇帝一个人的责任吧,况且我们的皇帝还是英明神武的,只不过受了奸臣的蒙蔽而已,拿谁当这个奸臣呢。

其实大家都想好了理想的对象:黄潜善和汪伯彦。

这两人是赵构的左膀右臂,自持赵构宠信,秉政弄权,朝中诸公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,只不过没什么机会。现在好了,天下汹汹,总要推两个出来堵天下藉藉之口,刚好这两人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典型的奸臣。更妙的是,赵构扬州遇险逃命,这两人居然不在身边护驾,直到到今天,这两人还没有赶到杭州城,真是自作孽不可活。

不过谁先开这个口是有讲究的,抓小辫子、提意见、捕风捉影、参劾大臣,那是台谏的本职。

台谏的老爷们自然明白,此番要轮到自己出马了,台谏品秩虽不高,哼哼,可不代表咱家能被无视!看咱家如何将你们这些平时高高在上的三省相公们打落尘埃。

“陛下。”

台谏老大御史中丞张徴出了班,好戏开锣了,“陛下切莫自责,国事如此,非陛下不明,而是朝中奸臣持柄,蒙蔽圣听,以致陛下蒙尘。”

张徴的几句话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,张徴精神一振,朗声道:“陛下,臣参黄潜善、汪伯彦专权误国之罪!”

还未等赵构开口,张徴就洋洋洒洒列数黄潜善、汪伯彦大罪二十条。

天呐,二十条大罪,都够死多少回了,看来张徴是下足了功夫,早就备好功课了。

“陛下,”张徴足足花了一刻钟,列数二人二十大罪,最后义正辞严道:“黄汪二人猥持国柄,嫉害忠良,以致陛下蒙尘,百姓遭此奇祸,天下怨怼、中外切齿,请陛下罪斥,以谢天下。”

“请陛下圣断!”

张徴话音刚落,台谏的一帮人,齐刷刷地拜倒在地。自古台谏参劾,不死也得脱层皮,看来黄汪二人凶多吉少,关键人家还不在场,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。

果不其然,朝会后没几天,还在赶来杭州半路上的黄潜善和汪伯彦就接到了贬斥的诏书。

黄潜善被贬责到英州(今广东英德县)安置,谏官袁植请求在斩黄潜善于闹市,以谢天下,赵构不许。不久,黄潜善在梅州(今广东梅州)病死。

汪伯彦运气比黄潜善好些,被贬职居住在永州(今湖南零陵)。

罢免了黄汪二人,又做足了一副痛改前非的戏码,赵构以为苦日子也快到头,能睡几天安稳觉了,可没想到是,更大的风暴接踵而至,让人措手不及。


状态提示:第23章朝思暮想的杭州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