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看书>青春校园>彗炽昭穹>第141章 金越赌约
所需,最常见的灾害是暴雨飓风引发的洪涝,你却说会有大旱,难道你能令季节反置,水火颠倒?”/p

他一脸愠怒,莛飞依然镇定,“酋王,从能找得到的记载中看,在过去两百年里,金越曾经大旱四次,天气成因虽然复杂难测,有些规律却可以借鉴。”/p

“金越的前四次旱灾,都发生在大盛多雨冷冬的次年。大盛去年大水,严冬漫长,今年全境春寒,在秦岭以北,是因为从浑朔南下的西北风盛行太久,在秦岭以南,是因为羌塘高原的冷风势头强大,向东推压,在江南,则是因为东南海上的湿润暖风弱于往年。”/p

“前几日终于回春,可与以往不同的是,连一向湿润的川蜀都天干少雨,剑南域已有明显的春旱。冷暖交汇,才能成雨,少雨的原因是东南暖风、西南暖风北上过晚,冷退暖进衔接不利,以致暖而不湿。”/p

“剑南、岭南与金越一带相承,从fēng_liú的间歇交替来看,西南沿海还要再过一段时日,才能等到足够强劲湿润的海风,所以今年金越的雨季,会延缓到六月以后,甚至更晚。”/p

“金越西道江流域和迈公河两岸盛产稻米,依赖雨季,雨水晚到一日,也是误农大事,等五月太阳炽烈起来,少雨加上西南之热,会并发多种恶况。”/p

“其一,金越西北的高山丘陵多为灰岩,这一带是金越大河之源,灰岩地质不利蓄水,烈日焚风会使两岸岩石干烫,河面剧烈蒸腾,水位急速下降,一旦河枯,那里的山地丘陵掘井异常艰难,民无可依,只有迁徙。迈公河中游的河谷也会因为剧烈的焚风,草木皆枯,良田尽废,颗粒无收。”/p

“其二,西道江水位下降之后,河口将会出现海水倒灌、反淹内陆的逆涝,海水盐重,淹后土地咸碱,会祸及今后很多年的收种,倘若再遇上台风、蝗患,多灾叠加,害情之重,难以估量。”/p

“金越去年蓄水可够?囤粮可足?又有多少应灾之力?据我耳闻,羌逻为了备战东攻,已经整整十年向金越收取粮米,充作战时军需,金越粮库并不充裕。饥则生疫,慌则生变,酋王置国家危困于不顾,在大盛境内耗战,又有何益?”/p

“早年广成帝明睿之时,曾在羌逻与金越争夺澜沧江的时候,兵援金越栋峰部和濮子部,亦曾帮金越平定寻甸、裸形两族叛变,击退了骠国趁人之危的进攻,后来金越归附大盛,盟碑现在还立在哀牢山上。”/p

“广成帝年高之后,求炼仙丹,疏忽外事,以致西南边军专横暴虐,可那是邕州刺史崔定虎的滔天罪孽,并非盛廷本意。如今崔定虎已死,边境再无霸势,金越却在大盛水灾泛滥、内忧外患之际,撕毁盟约,背信弃义,落井下石,认贼为亲,难道这就是酋王的肚量?”/p

“羌逻是野心勃勃的虎狼之族,傲慢自重,他们现在与金越结盟,只是不想在东攻大盛之时有后顾之忧,一旦得势,岂容金越兴盛?”/p

“去年羌逻与盛廷言和的条件,是让大盛割让剑南十六州,而为金越提及的利益,只不过是把剑南、岭南一些边角之地分给金越。那些地方贫瘠多瘴,并非沃土,金越倘若得去,必须派军驻守,不仅增加军支,提升国耗,而且令金越兵力分散,南北两头,顾此失彼,极易被羌逻分向击破,变作下一顿肥肉。”/p

“酋王归附羌逻,一为报西南盛军之仇,二因羌逻势涨,而大盛势衰,所以择强而侍。现在崔定虎已死,金越烧杀北上,血屠戎州,这西南盛军之仇,已经以百倍惨酷的手段报还。恶极怨生,物极必反,酋王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。”/p

“至于大盛的颓势,只怕也没有那么简单。大盛虽然面临空前的艰难,两百年的底韧却不会一夕消尽,所以盛军能在水灾重患、内乱不绝之境,将悉黎殊的北军击回洮水,一座小小的鱼城,也能力抗琮瓒半年而不败。”/p

“羌逻畏暑,还能支撑多久?怎知盛廷不会把安北军或凛军调入关内,以抗敌势?如果羌逻兵败,金越这狐假虎威的不义之战,落个什么名声,得个什么收场?”/p

“酋王,耗兵在此,有百害而无一益,请你思量!”/p

莛飞说得唇干舌裂,用力咽了咽口水。/p

乞罗宏看着这张孩子气的书生脸,那双眼睛没有城府,清可见底,与盛廷使臣深敛而回避的目光截然不同。/p

乞罗宏吩咐左右,“给他松开绑绳,拿碗水来。”/p

莛飞接了水,咕嘟咕嘟喝下。/p

乞罗宏仍是一脸沉峻,“你说只有及早防患,才能避免灾乱并生,金越如果大旱,应该如何防患?”/p

莛飞抬袖拭嘴,“人乱甚于灾乱,酋王要做的第一件事,是身先士卒,危患之时,与民同苦,稳定人心,第二件,是因地制宜,金越地貌从高山河谷到海湾平原,不可一法治之。”/p

他伸手指向水域图,详细解释:“居住在高地的居民汲水不便,应该尽量向低处搬迁,沿河开凿引水隧洞,用减少蒸腾的办法导取河水,归为己用。”/p

“田多人密的地方,应该着重于理墒、筑库、布渠、打塘,早凿深井,寻泉眼,蓄溪水,每十人挖一座不露天的小水窖,均储均责,以免各村哄抢水源。此外要以惠民之策,分发旱粮谷种,把一部分水田改成旱田,栽种耐干的作物,搭建防风防毒日的草棚。”/p

“在临海的河口平原,治


状态提示:第141章 金越赌约--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