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看书>仙侠修真>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>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

[m.2345xs.cc 2345小说网]【供精彩。

更新时间:2013-12-03

1879年的11月,丁云桐蓄谋已久的预算法令正式颁布。

这个法令其实是有借鉴前世美国的预算法,如果这个法案能彻底推行,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。此时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极致,用日本间谍头子荒木精的报告来说,就是整个中国不只官场,而是全民腐败,这和前世的天朝颇有雷同。丁云桐前世读过荒木精的《复命书》,如今穿越而来,更能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帝国。

日本的间谍们认为中国的税收只有八千万两,而事实上应该是这个数字的四倍,只不过大多数进了各级官员的私囊。原先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,已经彻底异化为升官发财的工具,整个民族的信仰已经崩溃了。错误的政策可以挽回,但全民族的腐败,全民族的信仰崩溃是无法挽救的,日本间谍的判断是二十年内,清国必亡。历史证明了他们的正确,所以日本的甲午战争,毫无冒险成分,完全是稳操胜券,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但自己穿越而来,能否改变这一切呢?

答案是有这个可能。

英国人赫德用制度可以改造海关。自己为什么不能用制度改造国家?前世先贤胡适有段话:一个好的国家,如果不讲制度,只讲道德,到最后会变成一个烂国家,人人都是伪君子。而如果一个烂国家,不讲道德讲法治,到最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道德会逐渐回归。

这段话有着惊人的准确性,不管是口头仁义道德的今世中国,还是前世天朝,整天宣传坚持什么精神,举什么旗帜,走什么路线,培养出来的官僚无不是心口不一的精神分裂者。

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切?

丁云桐的看法是,人民选举也好,财产公开也好,都不能解决问题,雍正皇帝开创的“养廉银”更是细枝末节,无益于全局。前世的新加坡已经证明这一点,高薪养廉只不过让本来已经清廉的政府,锦上添花而已。

前世所有清廉排名靠前的国家,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有严格的预算法。美国没有高薪养廉,没有搞过“运动式反腐”,也没有廉政公署,但它有一个全面,具体,透明的预算法。也就是说,一个官员即便粉刷一下办公室,他必须列出预算,买几桶油漆,哪里买的,价格,刷哪里,刷了几桶,剩几桶,放在哪里。这些都必须在预算里明确记下来,以供审查。

有这个法案,官员的贪污从技术上难度很大,被发现的概率很高,一个被时刻盯着的小偷,他是无法出手的,即便捡到钱包,也只能交给警察叔叔,道德水准自然会提高。

当然丁云桐也知道此时的中国,法令不行,组织混乱,尤其是基层政府,几乎是一盘散沙,强行推行预算法,只会不了了之。

目前的计划先从中央部一级和省一级展开,逐渐推广到州府,最后是县镇,这个过程最乐观的估计得十几年。不过政府上层的改变现在就可以开始做,而且见效快,影响大。

丁云桐将在英国考察了一年,刚回来的赴英金融考察团,分派到各部,包括文书张謇、翰林院庶吉士沈云霈、河南盐务督销严信厚、安徽道员许鼎霖等人,一律升职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。

1879年12月中旬,从英国回来的舰队,终于横跨太平洋,回到了福建马尾港。此时北方的旅顺和威海卫军港还在建设当中,马尾港就成为了中国海军的母港。

当挂着三艘挂着龙旗的军舰驶入港口,两岸高悬彩旗,礼炮齐鸣,岸边所有的士兵都向军舰举手敬礼,旗舰扬武号巡洋舰打出旗语“欢迎回家”。

三艘舰上官兵都不禁热烈盈眶,此情此景,壮怀激烈,不禁也感染了英国教习琅威理。

对于琅威理,丁云桐有着复杂的情绪。历史上琅威理对北洋水师的建设有着很大的贡献,他管理公正,训练严格,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荣誉感和责任感。但最后还是与中国不欢而散,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洋水师官兵,难以长期忍受他的严格管理。

琅威理一走,北洋水师的训练和军纪日益松懈,训练也不严格了。军官都上岸买房居住,士兵随意离船。甚至巡逻海岸线时,在香港上海等地,**赌博。

有人认为,琅威理是英国人派来控制北洋水师的,有这个因素。而同一时期的日本,英国的英格斯上校,却被日本封为贵族,拥有地位和实权,对日本海军建设贡献极大,直到日本海军足够成熟了,洋教官们才体面的离开。

同时起步的中日两国海军,没有理由简单地认为,列强对中国要控制,对日本人就不想控制。关键还得看政府自己的智慧和能力。只要职权明确,分工到位,把底线守住,洋人们只管训练和指导就行了。他们难道还能绑架中国舰队去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?

基于这样的考虑,丁云桐在合同上给了琅威理极大的权限,在和平时期,琅威理负责海军的训练,而且原则上他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。但在战时,琅威理只能作为参谋,具体指挥作战由中方负责。对于这样的合同,琅威理没有表示异议。

在马尾港休息三天后,海军立刻投入了训练,整个舰队以“扬武”号为旗舰,“香农”号更名为“北斗”号,“利安德”和“鸢尾草”则更名为“昆仑”号和“沧海”号,以上四舰构成了海军的核心。

“扬


状态提示:第二十三章 反腐败与造炮台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