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看书>穿越重生>重生之铁血战将>第五百一十章 如约而至的皖南事变

一个月的时间,转眼之间就过去了,已经整编完成的各个主力师以及野战纵队,相继汇集到了太原城,住进了司令部在城外,给他们刚刚开辟出来的营地之中。当然,这些刚刚整编完成的部队,刚刚进驻自己新的军营,就迎来了司令部刘华亲自下达的,关于各个部队进行队列训练的命令…虽然,在这个年代,整个中国,还没有一支部队特别注重部队的队列训练,就连所谓的检阅部队,也仅仅是看看部队战士们的军容,并没有走正步这一说。但是,来自后世的刘华,清楚的知道,让部队训练走正步,不但是一种军人的形象问题。更加重要的是,走正步能够培养出一支部队的精诚团结,更加重要的是,整齐的正步,可以很好的向大家以及自己,展示出一支部队真正的气势和高昂的士气…于是乎,就在各个部队刚刚进驻自己的营地,一封由刘华亲自下达的命令,就被送到了各级指挥员的手里:“命令,一个星期以后,各个主力师通过自己的训练,抽调一个主力营的兵力(要求必须要是一个整编营)参加司令部在近期将要组织的一场阅兵式,检验各个部队的战斗力以及训练水平。届时,党中央[***],将会亲临会场,检阅大家的成果。同时,野战军司令部,也会根据各个部队的表现,评出具体的评价,对于第一名以及最后一名,分别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。希望各个主力师师长能够引起重视…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华…”

于是乎,在刘华的命令声,城外各个主力师的军营内,马上就响起了一阵阵,战士们响亮的口号声…一支支部队开始以营为单位,进行最起码的队列训练…在各级指挥官的督促下,这些经过一定初级训练的战士们,在高昂的时期之下,仅仅经过了不到几天的时间,就将整个队列练得几乎如火纯清。而各个主力师,再在最后时间到达的前一天,进行了自己的比拼,选出一支实力最强的代表队,参加近期将要到来的正式阅兵式….

这一天,就在司令员刘华,带着政委两个人,在城外的各个军营中间来回的走动,进行巡视检查的时候。一阵轰鸣的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声音传到了两人的耳朵里。紧接着,就看到司令部通讯参谋,刺着一辆三轮摩托车,之计冲过了哨兵的检查,快速的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冲了过来…“吱呀…”一声尖锐的刹车声音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,三轮摩托车,赫然的停在了刘华的面前。紧接着,通讯参谋就拿着一个文件夹,快速的跳下摩托车,跑到了两个人的面前。敬礼,一脸焦急的报告道…“报告司令员,政委,参谋长让我送来的一封急电,是中央发来的,新四军出事了…”

“什么?新四军出事了…快,给我看看…”说话间,一脸焦急的刘华,已经抢过了通讯参谋手中的电报,快事快速的浏览起来。仅仅不到半分钟的时间,刘华的脸色马上就大变。而后,将手中的电报,递给了身边的政委,同时说道:“政委,我们先回司令部。有大事情让我们做了….”

说完,刘华就带着一脑子的思绪,快步向司令部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。要知道,在后世之中,皖南事变一直以来就是一桩非常大的冤案。本来以为,因为自己的到来,这桩冤案也会发生一些小小的边比划。不过,还是自己太失忆了。这段时间,天天忙着部队整编的事情,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给忘了…

“参谋长,现在情况怎么样了,中央还有没有发来其他的具体情况?”回答司令部,司令员刘华就直接来到了,刚刚被参谋长李清挂起的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,一脸焦急的问道。而这幅巨大的地图,就是在司令部内很少出现的华中地区安徽省地图….

“情况不容乐观。党中央给我们发来警示电报以后,我已经在第一时间,命令各部马上开始收集皖南地区的各种情报。现在地图上的各种标注,都是我们的侦查人员,刚刚侦查出来的最新结果….”说话间,参谋长李清指向了挂在墙上的一幅地图上,各种红白箭头。

“看来,现在的国民党部队,已经在我新四军主力部队的外围,构成了一道巨大的包围圈。只要国民党部队突然发动袭击,再加上国民党部队兵力充足,我们的新四军就很难逃脱被全歼的命运啊…”看着已经形成包围圈的国民党各个部队,司令员刘华忍不住感慨道…“什么,国民党发动突袭。怎么可能。司令员,现在不是国共同一战线的时期吗。国民党蒋介石,敢违天下之大不为,在没有赶走小鬼子的时候,破坏统一战线,成为民族罪人?”就在刘华的话刚刚说完,不管是政委罗荣桓,还是参谋长李清,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不敢相信的神色。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的惊呼…“呵呵,民族罪人….政委,参谋长,在这个乱世之中,只要有部队,有地盘,就算是民族罪人,还是照样当国家的总统。再说了,这个蒋介石,本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,想当年,蒋介石发动革命叛变的时候,做了多少对不起人民的事情,杀了过少革命志士,有多少无辜的老百姓,死在了他的手里。可是,总统的位置,还是在这个侩子手蒋介石的手里….”刘华忍不住一阵冷笑,对着面前的两个人说道。

“可是,司令员。咱们在皖南的新四军主力部队,加上新四军军部,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兵力。蒋介石为什么会抽调这么多的兵力,去围歼我们的新四


状态提示:第五百一十章 如约而至的皖南事变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