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“大比尔”的回答,洛克菲勒的弟弟威廉便好奇地问道:
“为什么到克利夫兰就能赚钱呢?”
“大比尔”接着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说:“克利夫兰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啊!它除了铁路,还有伊利湖、伊利运河和哈得沙河,简直就像个湖滨的商港。中西部平原生产的粮食、高级火腿,密西西比出产的铁矿石,宾夕法尼亚的煤炭,都在那里运进运出。想发财的人都向往这里啊!”洛克菲勒逐渐兴奋起来,说:“这么说,我们是到一个好地方了。”于是对未来的向往在淡化着洛克菲勒对奥韦戈的留恋之情。
洛克菲勒全家在离克利夫兰10千米的斯特朗思小镇安顿下来,起初住在父亲妹妹家里,很快他们在镇边一个小农庄里找到了住处。
1854年,15岁的洛克菲勒进了镇上的一所中学读高中。学校里规定:每个学生必须就四个题目写出作文才能升级。因此洛克菲勒在这所学校接受了严格的作文训练。
这所学校校长的思想十分开通,他以奉行自由化的教育思想而闻名。学校里经常搞演讲比赛,偶尔由校长出题,然后让学生展开辩论,气氛十分活跃。洛克菲勒也因此受到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,他成年之后,并没有强烈的种族主义思想大概与这有很大关系。
有一次,学校出的辩论题目是《自由》。当时的美国南方还存在着奴隶制度。对于是不是应当废除奴隶制,在新开发的地区要不要实行奴隶制度,这些问题在社会上存在很大的分歧。
而洛克菲勒作为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,他一反平日的沉默寡言,站在讲台上,用准确的语言、清晰的条理,慷慨激昂地说:“人奴役人,既违反我国的法律,也违背上帝的意旨。”他甚至还预言:
“如果奴隶制度不废除,它将会毁灭我们的国家!”
接着洛克菲勒又用激烈的言辞谴责了僧侣和贵族:“他们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特权,他们是阻碍社会和平民百姓发展的真正敌人!”
中间有几个同学站在维护奴隶制立场上,起来反驳洛克菲勒,洛克菲勒唇枪舌剑,予以反击。他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得头头是道,又不乏幽默,不断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。
最后他又说道:“只有到了人民都受到教育,并且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,世界才会进步。平民百姓人人都有发展自己的自由权利,这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。”
由于洛克菲勒善于演讲,他的“超群的辩论家”的大名很快在学校里广为流传。又因他在演讲时的第一句话总是:“本人既荣幸又遗憾。”于是,一个绝妙的绰号“既荣幸又遗憾先生”又落在他的头上。他倒是很为这个绰号得意呢!
“大比尔”为了方便洛克菲勒兄弟上学,就让洛克菲勒和威廉寄居在克利夫兰城里的伍定太太家里。伍定太太家是个和谐的家庭,因为她的丈夫是个生意人,经常从外地带回来许多新消息。她还有一个女儿,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。
对于洛克菲勒来说,伍定太太家有的时候还真不失为一个接受教育的好地方。每天晚餐过后,洛克菲勒兄弟和伍定太太一家人一起围坐在壁炉前,一边喝着茶,一边讨论着各种社会新闻。
虽然伍定太太的女儿玛萨不喜欢别人把她当作小姑娘,她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总是很强烈。她经常参与对一些话题的讨论,而在讨论中伍定太太的机智和敏捷也通常会使讨论变得妙趣横生。
有一天晚上,伍定先生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,征求大家的意见:
“今天,一个朋友跟我借了一些钱,他说要给我利息,我没表态。你们说我该不该要利息呢?”
“当然不该收!借钱给别人是帮助别人,怎么能图别人的好处呢?
如果收了利息,从道德上是说不过去的。”伍定太太一边缝着手里的花边,一边坚决地对伍定先生说道。
“你说呢?”伍定太太接着征询洛克菲勒的意见。
洛克菲勒没有太多的犹豫,他表情严肃地回答道:“我看应该收,我以为收利息是对自己付出的回报,合情合理,理所当然。”
“难道连朋友的情谊都不讲了吗?”听到洛克菲勒的意见,伍定太太马上进行了反驳。
当然洛克菲勒也绝不会让步,继续说道:“我以为这完全是两回事。友情归友情,借贷归借贷。”
伍定太太显然无法接受这个“无情”的观点。于是她与洛克菲勒争论得面红耳赤,直至伍定先生宣布“休战”,他们才停了下来。
第二天晚上,洛克菲勒和伍定太太一家人又会有新的题目议论了。在这之后的一天,“大比尔”在出门之前发现身上没有现金了。
恰巧因为下雪的缘故,城里的大多数银行都要很迟才能开始营业,有的银行干脆就不营业了。
由于“大比尔”出门要坐车,还要买些东西,于是“大比尔”感到非常的窘迫。而洛克菲勒身上刚好有50元钱,他提出借钱给“大比尔”,不过要收取一分利,也就是5美元的利息,而且期限是两个星期以内必须归还。
“大比尔”看着洛克菲勒,居然十分赞许地笑了,并且开始十分认真地跟洛克菲勒谈起借钱的条件。“大比尔”不愧是个压价能手,洛克菲勒最后不得不以4美元利息借给他50美元,并以15天之内还钱为条件和“大比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