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看书>穿越重生>南园梦华>第八十一章 风 华 少 年

想当年铁马金戈

倚危栏仰天长啸
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

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

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

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
兵安在,膏锋锷;民安在,填沟壑。

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

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?

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
吟诵着岳飞这首《满江红--登鹤雀楼有感》,辛弃疾百般滋味涌上心头。也不知所为何事,是身居江湖之远的众人皆醉我独醒,还是故作惊人之语的杞人忧天。举国上下,沉溺于富贵繁华,安享和平,满朝文武热衷坐而论道,尔虞我诈。朗朗乾坤,花花世界,谁还愿意想那金戈铁马、血雨腥风之事,可是谁都不想,谁都不问,国家就永远不受外族入侵,长治久安吗。

居住在铅山,吟风弄月,他的生活也不是平静如水。庆元二年九月,突然接到朝廷诏书,将他朝散大夫,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全部罢黜,至此,辛弃疾职差全无,仿佛一介布衣。制词中的理由,不是他想象的结交时相、附和伪党,而是以往罢免他的贪财嗜杀,恬不少悛。为此,他既不谢恩,也不辩解,由他去罢。以独有的儒家风格在磨炼斗志,用沉默表示抗议。这与那些囿于个人进退和好胜意气而信口雌黄,造谣中伤的人相比,确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一年之后,朝廷又下诏书至铅山,恢复辛弃疾集英殿修撰,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之职,官帽又回来了。这几年的政局变幻,他也时有耳闻。这次复职,究竟何因,不得而知。他关心的不是官职,而是这个国家的安危。

在抚州任职的范祖亮特转道,看望辛修撰。

见这位酷似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,问其当年的往事,不由浮想联翩。

“落日寒尘起,胡骑猎清秋。”三十多年以后,年届花甲的辛弃疾脑海里,仍清晰地涌现出那年深秋的落日和烟尘。一段短暂而惊心动魄的风云岁月,史册上铭记这个英雄少年的传奇故事。

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九月,金海陵王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侵,企图将这个背海之国的大宋从地球上抹去。烽烟再起,宋军一退再退,而长江下游的采石矶则成为双方决战胜负的主战场。

说起这个完颜亮,青少年时,即雄心勃勃,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。他自言,今生有三大梦想:一是,国家大事我说了算,二是,带兵讨伐他国,指着战败国皇帝的鼻子训话,三是,抢得天下最美丽的女子,充入后宫,供他淫乐。事实上,他就是一个暴君、sè_láng,也是一个战争狂人。据说,他曾让画师将杭州西湖美景画出来,贴在寝宫的屏风上,还亲自题诗一首:

万里车书尽混同,江南岂有别疆封。

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。

率兵南下,完颜亮信心百倍:百天之内,定将灭亡宋国。岂料,在采石矶,一介书生虞允文临危受命,打他个措手不及,几十万大军硬是三个月没能过江。

多行不义必自毙。他率兵征战,千里之外的都城发生政变,军中部将骤然反叛,横行一时的完颜亮陈尸荒野,金军迅速撤退回国。

金国朝局动荡,大军南侵,中原地区实力空虚,众多老百姓趁机举兵,在这些起义军中,济南府耿京领导的队伍声势最大。二十一岁的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马,也加入了耿京的队伍。由于辛弃疾有胆识、有文化,耿京封他为掌书记。起义军不久攻下了兖州、东平府,队伍多达二十多万人,耿京自封为天平军节度使。

有个叫义端的和尚,诵经念佛而外,还喜欢谈兵论战,见抗金形势一日好似一日,拉起一千多人的队伍,在辛弃疾的劝说下,也投奔了耿京。但是,义端很快就逃了,还偷走了耿京节度使的大印。

象征着统帅权威的大印让人偷了,那还了得,耿京不由得火冒三丈,指着辛弃疾的鼻子开了腔:

“你这小子,交的是啥朋友?好赖不分。居然偷走俺的帅印,这个人是你介绍来的,你说怎么办,不找回帅印,休怪本帅无情。”

辛弃疾倒是很冷静,“大帅,别着急,给我三天时间,抓不住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,您砍我的脑袋。”说罢跨上战马绝尘而去。

辛弃疾清楚,义端偷帅印,肯定去金营领赏去了。果然不假,追了大半天,辛弃疾截住了义端。义端一见辛弃疾,大惊失色,他知道:辛弃疾凶猛异常,力大无穷,自己根本不是对手,只得跪地求饶。辛弃疾气得青筋直跳,哪里还听他说的鬼话,宝剑一挥,义端便身首异处,搜出帅印,返回耿京大营。

在辛弃疾等人策划下,耿京义军攻下济南、淄州和海州,还配合宋军,在胶西陈家岛打败了金国水军,粉碎了完颜亮由水路入侵江浙的阴谋。

金军败退,宋朝也无力反攻,两国再次议和。金国对中原起义的民众,在派兵镇压的同时,宣布大赦令:凡是起义、为盗的,只要离开山寨,就既往不咎,否则格杀勿论。这样,那些数十万的乌合之众,一夜间作鸟兽散。耿京义军剩下的也不过万人,经辛弃疾建议,决定投奔宋朝。

于是辛弃疾、贾瑞等11人到了建康,觐见高宗皇帝,听说数万兵马来投大宋,高宗皇帝喜不自胜,对所有将领予以封赏。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,


状态提示:第八十一章 风 华 少 年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